MC也算是懷孕的必經過程啦~歸在懷孕分類裡應該不為過吧?!

2010.04 流產後,坐了14天小月子,

可能 2010.08 MC才來,或是我才開始認真記錄,反正~

2010.08、2010.09MC各來了7、8天,中間間隔了44天,

從2010.09.23MC來的第一天開始算第13天,也就是2010.10.5~14測了10天的排卵試紙,結果2010.10.9二條線最深,後來懷孕到2010.11流產,訂了月子餐....

前面都算是廢話!

總之,我都有記錄MC來的日子,但只能用一個"亂"字來形容~

從2010.12月起,MC來的日子間隔了各24、40、24、38、30、56、71天,剛開始還有點規則可言,後來簡值是大亂鬥越拖越長....平均下來2個月來一次吧 =.=

來說說基礎體溫這檔事好了,

所謂基礎體溫就是每天一早醒來,身體還沒開始任何活動(包括伸懶腰、起床、尿尿...等)的體溫,測量時間要定時,前後不要超過一小時。所以床邊要放一隻溫度計,不管是水銀式或是電子式都可,現在水銀式的應該比較少~而電子式的溫度在小數點1位或2位也都OK,反正醒來第一件事就是下意識的把溫度計放到嘴巴裡,而且不是隨便含著,要放在舌下,然後雙唇緊閉(可能怕漏風?),水銀式的就放個5~10分鐘、電子式的就等它自己嗶,最後把溫度記下來,日復一日、周而復始的最後會有一個溫度曲線。

記這有什麼好處呢?

可以知道排卵正常、黃體期間夠長、黃體素夠濃、比驗孕紙更快知道懷孕(因為高溫超過18天以上)、預先知道流產可能(高溫超過18天以上後驟降,但也許只是剛開始有用,因為書上只提到初期~)

每天一個無意識的動作可以知道這麼多,我願意~

於是,從2011.8.9開始量基礎體溫,好像有有兒準:排卵前有蛋清分泌物、排卵當天體溫稍低、排卵之後體溫升高(黃體期)。其他日子就高高低低、低低高高的,很難捉摸~就連黃體期也是高低不定,是我的黃體素濃度不夠或是我沒排卵嗎?!

but~這只是個工具,日後我想懷孕會直接去找婦產科醫生,而且會先拿好安胎藥.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nd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